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歷史沒那麼遠

以前看高陽小說中《慈禧全傳》中講到光緒年代時,翰林四諫張佩綸、寶廷、陳寶琛和黃體芳,講他們怎麼寫奏摺議事、立風骨,心嚮往之,覺得他們是那個年代的讀書人可以做的最好的事之一。但除此之外,他們就只純粹是歷史人物。一直要到迷上張愛玲小說後,才知道張佩綸原是張愛玲的祖父,歷史人物才和現代人有了連結。

最近在翻外高曾祖父邱緝臣和外曾姨婆邱韻香的著作《丙寅留稿與綉英閣詩鈔》合刊,發現陳寶琛還在邱韻香所執的扇上題字,並落款:文升大兄夫人雅屬陳寶琛 原來陳寶琛竟也是生活中的人物!楊文升是邱韻香的先生,工畫,師事閩南畫家吳石仙。而邱韻香除了父親的家教外,拜施士潔為師,工詩、詞。這段詩文唱和往來當在陳寶琛致仕返福州後的 25 年間,更準確的來講,在 1895~ 1909 年間。1909 年是陳寶琛奉召入京復起那一年,而 1895 年卻是甲午戰爭年。

外高曾祖父邱緝臣原是嘉義人,以詩書聞於當時,祖籍可以遠溯至福建海滄,邱姓是「八姓入閩」的大姓之一。甲午戰爭後,外高曾祖父不甘受日本人統治,因而攜大女兒蘊玉返祖籍定居,蘊玉後來以韻香知名。但外高曾祖父也不願意與台灣絕了關係,離台時留下幼女蘊珊託妻舅西螺廖家撫養長成,以待來年。蘊珊就是我外曾祖母。後來在我外祖父長成後,果然攜帶寡母跨海回海滄探父、姊。

二戰後,台灣擺脫了日本人五十一年的統治,外曾姨婆這時才肯將女兒嫁回台南鄭家,鄭家也是書畫世家。小時候曾隨外祖父去台南看這位姨婆,後來外公家牆上就多了幅鄭善禧的大幅畫,就是外祖父央他表姊夫去向他弟弟訛來的。

最近有許多歷史及文化認同的議題。如果有這樣祖先清晰的歷史脈絡,會選擇什麼樣的史觀呢?



楊文升替邱蘊香畫的閨閣畫。時人以趙明誠與李清照稱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