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豬肚的處理方式

飲食的事一說上來,竟止不住。好在臘鼓頻催,談食事不算背時。今天講豬肚。

豬肚很少在菜中當正角,但在菜中當配角卻相當頻繁,特別是湯菜。從最簡單的家常筍湯乃至於大菜佛跳牆都少不了它。豬肚沒有太強烈的本味,不會搶了主菜色的鋒頭。若說它的好,首在質地爽脆。至於它的味道,只是有點淡淡的鵝肝味。以中藥的藥性比喻,它扮演的是君臣佐使中的佐。

雖然味美,但買來處理費勁。豬肚的內側是皺摺狀的葉片,十分溼粘,台灣話說是 xiong,與形容傳統超市地面的潮膩是同一個字。我聽過幾種處理方式,但都不道地。有的是用明礬,像是處理大腸一樣。但明礬是鹼,豬肚洗淨了,也留下味道。用可樂的弱酸洗是新玩意,但後果也類似。反正用化學方法結果大抵如此。又有用麵粉的,然而不甚乾淨。現在要講的,是祖傳的老廚藝。


先將豬肚外側 (吃的時候深色的那一邊) 沾粘的殘留油脂 (這就是網紗上的油脂) 先用刀刮淨。將鍋子大火燒熱,然後將豬肚的內側用鍋鏟壓在熱鍋上,每個地方都得壓勻。那些溼粘的東西就一次清理乾淨。這是物理方法,快、乾淨又不改其原味。用水略為清理切片後便可入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