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華人合食的習慣

最近看電視連續劇《大宋提刑官 II》,真長了知識。《大宋提刑官》講的是南宋的宋慈,世界刑事鑑識學鼻祖《洗寃集錄》的作者。宋慈是連《CSI》在劇中都要提一下以顯示其知識淵博的一號人物。

言歸正傳。話說劇中提起宴會合食,每人備兩雙筷子一根湯匙,說是宋高宗南渡後國用拮据,因此改為合食,並每人加公筷一雙,以充份利用食物。這當然是戲劇之言,當不得真。但依稀記得華人的合食習俗是從宋代開始。查了查文獻,合食的習慣的確由宋代開始成為主要的餐飲形式。

唐代以前,華人是分食的,而且是一人一案,或盤膝、或長跽、甚或箕踞席地而坐。《史記》項羽本紀 (大一的國文課本教材!) 中是這麼說鴻門宴的:「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顯然人坐不到一塊兒,而中間還要容留項莊、樊噲舞劍的空間。到了唐代,情形慢慢有些變化。主要的變化來自於幾個方面。一是傢俱的改變,譬如床榻、胡床、椅子、凳相繼問世。而床、案脚也配合逐漸加高。新式傢俱的引入逐漸改變坐姿,慢慢的垂足而坐變成主要的坐姿。腿較舒展,而背有所靠。日本與中華文化的大量交流中止於中唐,所以在坐姿、飲食和喝茶這些日常生活習俗就分了流。

另外的是食物的形式變得豐富,合食使得烹飪較容易,遍嚐佳餚變的可能。即使以今日的眼光來看,聚餐的時候人少吃日式料理或西餐,人多的時候吃中餐,這是很自然的選擇,主要的考慮就是東洋、西洋菜是個人分食,而中餐是合食。宋朝雖然在武力上積弱不振,却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年代。有許多現代還盛行的菜餚如糖醋魚、東坡肉等,都是發端於宋。

有幅圖很能說明這唐宋之間的緩慢變化。唐宋之間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有一截正好有各式坐姿模樣。圖的右上是床榻,坐姿有箕踞的、也有盤膝的。左邊的三張有靠背的高脚椅自然是垂足而坐,但在畫的其它的部份却也有人盤膝坐在有背高脚椅上。至於食物,左右各有擺案,却不是一人一案,似乎食物也分著吃。這正是習俗交替的年代。

由於宋代轉變成合食,筵席變得複雜。有專業人士叫「白席人」,功能有點像司儀。職司其中之一是提示賓客送多少禮的在那一道菜上後離席為宜。看來現代人講:「二千塊退!」也不全然是笑話。


 韩熙载夜宴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