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流水線生產還是模組式生產?




要考古一個特殊題目時,如果能與這個題目的現代版從業人員談過後,進展較快。原來想當然爾的推定,後來被本業的常識推翻,回歸常識,居然成了大發現。

生產線要怎麼安排要看產品的屬性。像汽車的零件眾多、工序繁複、所需技藝樣態 (專長) 眾多,流水線生產才有效益。這也是為什麼福特發明流水線的原因。像箭的零件較少,工序短,即是生產線安排成流水線,也不會顯示出特別的效益。即使形成流水線,因為流程短,要大量生產,也自然會同時開很多生產線,每條小生產線就看起像一個模組。

豐田的模組生產方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汽車產業以流水線生產方式開近代工業生產方式之先河後,又反其道而行。模組生產方式是一個工作群負責產品的完整生命週期。其實大部份的半導體機器,像是動輒十幾億的浸潤式光刻機,都是以此方式生產。以這樣方式生產的好處是:

1. 品質控制較好。每一個產品有明確的人負責。像明長城每一磚塊都刻有工匠的名字。

2. 生產時,人的合作、互動,看產品由無到有,對整個工藝的知識,自我的肯定,團隊榮譽與歸屬感,這些都比流水線生產要正面。

3. 產品的彈性較高。半導體機器其實都有一些客製化的需求,好的汽車其實也是。但這一點在汽車產業尚未充份發揮。

模組生產是先讓工人從螺絲釘回復到工匠;先改善人再改善產品。從豐田引以為傲的態度來看,模組生產的效益也許真的超過流水線專業化的效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