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萬佛朝宗

以前外祖父的物業之一是地方上的戲院,看戲好像行走家裏灶下自不在話下。從黑白片看到七彩綜藝,從武俠、日本千巴拉、恐龍怪獸、西部槍戰、羅馬霸王、黃梅調等一路看到瓊瑤。只是偶有歌舞團來公演,內容小童不宜;地方上還有另一家戲院,有時好片在那兒演,聽同學講的口沫橫飛只得見那廣告看板望眼欲穿。借水調歌頭的話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饒是如此,以前的電影幾乎都看個遍,家裏人稱我「戲簍子」、「看戲到看到拆棚板」。也果真如此,大一那年《梁山伯與祝英台》不知道第幾度上演,竟然從早場看到晚飯前才回家,對白、唱詞也許當時都背得來,凌波、席靜亭的唱腔夢裏也哼得一兩句。

那時看電影留了個大遺憾。《如來神掌》上演時是小二,前面四集上演時一集也沒漏。隔年第五集《如來神掌怒碎萬劍門》上演時小兒腦炎正盛,父母不讓進公共場所,因而失之交臂。後來電影由黑白轉綜藝七彩,這些片子也沒機會再上映。萬彿朝宗是《如來神掌》的第九式,合前面的八式而成。使起來風雲變色、山搖地動。

講起這片子,來頭甚大,說它是武俠片的祖宗也不為過。先不說《摩登如來神掌》是照著其中的梗子來穿越,周星馳的《功夫》、《武狀元蘇乞兒》、《西遊記降魔篇》等處處也看得到其中借出的橋段。

昨夜在 Youtube找到五集的《如來神掌》,熬夜彌補了兒時的缺憾。看五十年前的黑白老片,自有其今昔對照的幽默。那時的武俠概念,還雜有還珠樓主劍仙的影子。功夫高強的人,是會「吐劍光」的,只見雙方手朝天,遙催使那兵器在天上纏鬥。鏡頭不甚俐落,當然也沒有蒙太奇。道具奇缺,地名連個木牌、石碑都沒捨得做,只得一塊紙板書寫。動作麼,前四集曹華達與于素秋全沒有身手的樣子,虧得于素秋還是當時著名的京劇刀馬旦。到了第五集,陳寶珠、蕭芳芳、石堅也進來了。才一年之隔,武功精進,翻身騰躍、對打拆招全來了,開始有了個武打片的模樣,想是開始有武術指導一職了。

想一想,現在 3D8K 的電影將隙縫都填滿了,景物直逼眼前。黑白的粵語片,雖然特效只在膠捲上重複曝光,但還留有空間,由得人想像,是以經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