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桃色交易-媒體割喉戰

惡意併購對於雙方是一場煙硝四起的戰事,戰爭是立體的,從財務、股市、品牌、技術、專利、生產乃至於公司形象,全面開火。見諸於公眾的,最顯著的莫過於媒體新聞。

 

有一年當時服務的公司也面臨這般艱難的處境。公司當時雖然已是上櫃公司的權值股,而對方能發起惡意併購,當然就是國際上的龐然巨物了。大小懸殊,彷彿大衛對上歌來亞巨人,打來格外艱辛。也許連戰爭都談不上,只是被吊打。

 

對方既是國際大公司,公關部門自然運作嫻熟,兼之財力雄厚,像招待媒體記者遠航去赴他國開記者會的大手筆自然也不在話下。

 

對方幾乎幾天就會放一則公司的負面新聞,讓外界有戰火持續延燒的印象,公司於股市、等籌資、技術合作、產品銷售等方面,都遭逢極大的阻力。

 

開戰時的反應極為被動。對方在台灣的媒體放一把火,只能急著滅火。但是對方放的火非常密集且持續,每日幾乎只能匆忙應對。

 

但是這樣反應既使做得再好,也只是讓自己少受點傷。對方全然不痛不癢,因為戰場只局限在台灣;隔岸觀火之於對方是極其賞心悅目的事,彷若煙花。

 

大概是順心太久了,對方開始露出破綻來。一次對方居然派了一位技術副總來,也照例開了記者會,以睥睨四方的口氣,大談併購願景。一位記者提了問題,這位副總沒有警惕,仍然大言不慚,被編輯下了標:X國的大軍開進來了!接著國際的主要媒體如實照翻:Xxxxxxx army is marching!只是這位副總忘了,在近代歷史中,他們總部所在的國家常常是侵略的一方。惡意併購開始與侵略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關連。風向開始轉了!

 

但這只是契機,談效果還遠遠不夠。想了想,要讓對方覺得痛,得讓他們的後院也著火。

 

恰好對方提出一份令人匪夷所思(實在想講令人髮指)的併購提議(proposal),而對方總部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商業媒體對此事極為關切,這一想想到媒體洲際飛彈了!在律師確認無法律的顧慮後,接受該媒體記者採訪(總不成只許他們放火吧!)。商業媒體的編輯苦思如何下標,當時李察基爾和黛咪摩爾合演的戲《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大戲下片年代還未太久,這詞是個波普詞,於是我建議用 “Indecent proposal”。然後就等待吃瓜去。

 

幾星期後恰好又有協商,對方的談判首席見面的第一件事是將我拉到一旁,說媒體戰是不是可以休戰了?我回說:“I am just starting to have fun.” ,逗得這位城府甚深的首席一臉尷尬。但當然是停火了,再交戰下去,雙方都得交待在媒體上。

 

再過不多久,對方的最高領導走人了,當地媒體報導的去職原因之一是 “Bad name in Asia”,在那麼遠的世界彼端竟然有這麼強的認知,顯然那枚洲際飛彈不僅是精準命中,而且是斬首行動。

 

最近烏克蘭派了兩家直昇機炸毀了蘇俄境內的油庫,想起來有點 Deja vu:在遠端發生的戰事最多只是新聞,只有戰火燒到後院了,才有切膚之痛。

 

另一個啟示是即使是科技產業,人文-即使只是波普文化-還是很有用的,你看這標下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