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梅雨復來,彰化縣許多鄉鎮如芬園、員林街道豪雨成澤,受災了。故鄉在彰化南端近海,一樣是雨露均沾,卻是安然如故。沒記錯的話,半世紀沒聽過水災了。
可以前不是這樣的。我是經歷過八七水災的,每次即使是小風小雨,積水少則三、五十公分,多則要將榻榻米翻至於桌上。所以童年的雨天印象,多是與弟妹趴在窗外木台上放流蚱蜢舟,一仼沿階前雨滴敲打到黃昏。
然後新鎮長上仼了。那時地方的鄉鎮長、縣市議員多還是地方仕紳,新的鎮長是留日的齒科。
地方上的水系原來是濁水溪的支流。溪曰無名,與濁水溪大致平行,各自歸流入海。平時溪水潺潺,談不上水利。雨急時要分擔濁水溪承自中央山脈山區的湍急水流;若逢朔望海水倒灌,自是溢流一片汪洋了。
鎮長在郊外另闢水道,上接日據時代灌溉甘蔗田的水利大排,經過稻田農地後繞過鎮區入海。新溪完成後,半世紀再無水患。這樣利百代的地方建設,只能想像發生在地方由仕紳領政的時代。
他之前,還有兩位鎮長是留日的地方仕紳。他之後,菁英人物就在地方政壇慢慢的消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