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疫情的附帶損害

 用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來開題是賦、比、興的興,當然還有正題要説的,學界的世道變了!

 

話説今年三月疫情正盛時,我們硏究組合作了兩、三年的課題終於開花結果,把稿子投了出去。兩三天內沒收到時下常見年輕、氣焰囂張助理編輯 assistant editor)一腳踢投稿文章出門的信:你們的文章不適合於本刋發表,看一看網站的文章處理狀態,正式進入審閱程序了,好。

 

經過了一段時日,處理文章的 associate editor 寄來三位評審 referee 的意見,二正一負,程序可以繼續走下去。該訂正的訂正,該潤飾的潤飾,曙光初露。

 

不意程序隨即走得卡卡,情況急轉直下。又經過一段時間,associate editor 來函説其中一位評審對於我們的改版就此渺無音訊了,而這位評審是兩位給正評的評審之一,狀況變成 11 的膠著。

 

Associate editor 只好將文章送入編委會 editorial board),一位 editor 出來親審,也可能是終審。不幸結果是負面的,這回覆近乎宣判死刑。所幸網站上文章的狀態不是 reject,猶是命懸一線。

 

這就是我講的疫情附帶傷害-支持我們文章的評審可能因疫情,短暫的、甚或永遠的無法再參與評審的工作,而我們的工作可能因而為之扼腕,講來有點黑色幽默。希望那位欣賞我們的物理界同儕能夠早日康復,或者- R.I.P.

 

還好合作夥伴們韌性夠強,決定向編委會上訴-一般這舉動是 desperate trial,九死近乎無生。上訴也是白上訴,只是表個態、一吐抑鬱罷了。但是總不甘因為疫情因而平白失去在合適的期刋發表的機會,準備開戰了!

 

還好編委會決定由部門副主編(DAEDivision Associate Editor)來終裁。這次碰到的是識貨的行家,程序又走回正軌,只再一次潤飾後正式發表了 (圖一)

 

這研究圈的世道不同了。當我開始踏入學術生涯,只要我仔細評估合適文章屬性和等級的期刋,幾乎沒有這些風尖浪頭的景象。評審的意見,大多只是英文要潤飾一二-後來被唸叨多了,也果真在英文下苦功,敢與英、美律師在合約遣詞用字上爭一時之雄長。記憶中,只有一篇與在高能物理理論界聲名卓著的學長合作,真正遭了退槁。而退稿的原因我猜也許不是因為科學的原因-學長聲名過盛,外頭難免有恩仇。但那就是唯一記得的退稿經驗了。

 

在轉向產業界浪蘯江湖載酒行多年後,又永刼回歸到學術,但世道變了。

 

有一次與兩位在研究生時期已經熟稔的同儕聊天,兩位都是發表近三百篇的知名學者,有些模型或現象還以之為名。聊著聊著,聊到《Nature》與《Science》時,這兩位同儕同時以不可置信的眼光看著我質問:「我們髙能物理理論有這個期刋嗎?」有髙 impact factor 的期刋多已是非實驗論文不收,原自於腦中玄想的理論創造慢慢的淡出舞台的聚光燈。在我想來,1927 Solvay Conference (圖二) 中參與號稱 the smartest photo合照中的量子力學諸先賢,若活在今日,大概也只能在小領域的期刋露臉,那些高impact factor 的期刋恐怕也是無緣的。物理理論早已失去昔日的榮光。

 

哦,很久沒科普了。我們的工作是發現天然的負折率物質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s) ,不過是用理論去「發現」的。折射率是國中物理,毋庸贅述。一道光從一個物質進入另一物質,如果光從介面的法向量左邊進入,光進去第二物質後光線會在法向量的右邊繼續進行,雖然角度有一些轉折。如果光進入第二物質後,光的方向在法向量左邊大角度的轉折進行呢?這就是負折射率物質了。(圖三)

 

負折射率的物質以前只見諸於人工材料(metamaterials)-哈!在今日 metaverse 橫流的題材,物理界早有先見,至少在命名上。負折射率人工材料上有許多人造的複雜幾何結構,當入射光波長與這些人工結構的特徵尺度發生共振時,負折射率的現象就產生了。

 

但是我們找到了自然物質也可以有負折射率的行徑,材料叫狄拉克半金屬 Dirac semimetal),其中的電子行徑好像沒質量似的。我們的負折射率機制較簡單,是讓入射光與天然物質的色散關係 (dispersion relation) 共振。至於什麼是色散關係?嘿!這太難了,不教你。計算用的是最基礎的原理:量子電動力學 QEDQuantum Electrodynamics)以及有限溫度埋論 finite temperature theory),而不是模型 model),後者包含許多簡化和假設。是以與評審交鋒,我們底氣足,而疫情的附帶傷終究讓我們挽回了。









2021年11月13日 星期六

彰化高女

 小外高祖母是外髙祖母的隨嫁婢。因外高祖母來自鹿港世家,小外高祖母自小習得一身藝。到了該發嫁的年齡,外髙祖父捨不得這珍饈福緣,就留下來當側室。

 

小外髙祖母無出,晚年吃齋,母親這一輩人都以「吃菜祖」稱之。臨了,將曾孫子、女這一輩都喚到床前,發她一輩子的ㄙㄞㄎㄧㄚ手尾錢,居然也攢到五百多塊,那可是當時幾甲地的錢。母親、二姨、三姨一人只得一、兩角,大舅嫡長子及那時的唯一男丁獨得了五百,小外髙祖母還頻頻叮囑大舅,要他拿這錢去唸彰化高女!

 

小外髙祖母對彰化髙女的印象大概是從外祖母的風光大嫁來的。那時鎮上的先生娘除了一個從台北遠嫁過來唸的是台北第三髙女外,清一色是唸彰化髙女的。

 

日據初期,台灣女子可以唸的高校也只有這兩所,中、南部的女子大都唸的是彰化高女。有多珍稀呢?以外祖母唸的彰化髙女第六屆為例,一屆67人,其中日本人13個,台灣人實際只得54人,這比現在頂大的第一志願一班人還少!

 

説是高女,其實是初髙中合併的四年制,裏頭還分家庭經濟和大學預科。家庭經濟自然是為名媛貴婦做凖備,大學預科課業比較重,特別是有英文。

 

外祖母唸的是大學預科。嫁前已徵得我外曾祖母的同意,讓她嫁後赴日讀醫科。可惜嫁後一年就生下我母親,深造的路程嘎然而止。

 

我唸初中時開始學英文,外祖母喜歡來盤詰。有一次指著國際牌電視上的 National 字樣要我唸,我唸完後她複唸 「ㄋㄚㄒㄧㄡㄋㄚㄌㄨ」,我爭辯不是這樣子的,她説:「你學的是美國音,我學的是英國音。」唉,彰化髙女!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騙術奇譚 二

也是九O年代初,那時外面的人去「內地」得先將手中的美金換成外匯券,匯率是 15.7;而美金對人民幣的市場行情是18。但是外匯券與人民幣的購買力除了在少數地方如友誼商店外,基本上是相等的,等於進門先收三成稅。這還不打緊,拿外匯券去買風景區的門票,八九成會被先當成外賓,門票票價至少多個零。社會主義的特色啊!

所以去大陸次數稍多的,多是直接將美金換成人民幣。然而兌換人民幣是有風險的,官方可以換匯的地方全是外匯券,換人民幣是灰市、甚至是黑市,自然有規範不到處,換錢換了一肚子氣、甚至受騙的事時有所聞。

最常見的訛錢手法是人民幣中夾港幣,港幣小圓些,賺些小滙差。被訛詐的小有損失,這不打緊,但錢就不能在地使,得再換一次。

再來就是點鈔時將一張對摺,數鈔就能數兩次,這就要手巧,是江湖的武行工夫。再狠些對摺兩張,兩百變四百,換到的數目就跟外匯券差不多了。

也有偽鈔,有經驗的要透著光看浮水印先驗一下。所以真要換人民幣,如果不是於日頭正盛時,也要在燈光明亮處。但拿到偽鈔機會不大。製作偽鈔影響惡劣,家裏人有可能要付打靶的子彈費。

那一次是帶人去定陵,就是岳南寫《風雪定陵》的明十三陵中的定陵,萬歷皇帝的陵寢。由於八九年春節來過了,雖然説不上熟門熟路,也不能説是人生地不熟。

逰山覽勝最怕人擠人。所以撿在年假、還趕個絕早。定陵前廣場空曠得只有兩旁公安巡迴走,還有做換匯買賣生意的六、七人聚做一堆等開張。

臨上票亭,才發覺身上只有少許外匯券,若拿去買門票肯定不夠的,也想見識一下換匯時的貓膩,愛玩麼!將懷中皮夾裏的美鈔拿出一張,稍事凖備。然後走向那群換匯的。

「師傅,換人民幣是什麼行情啊?」那六、七人馬上聚了過來,將我支到離公安稍遠的地方。「八佰」、「八佰」、「八佰」此起彼落,偏有個「七佰八」,是個女孩,就是十四、五歲的清秀小佳人模樣,比那些換匯的成年男子年歲差了不只一截。

這種行騙的團夥手法分文、武,角色也分工。上次在飯店的那位如紳士若説是文行的,這些換匯的就是武行的;若是整套大戲,分工的角色繁複。但是換匯也就是一剎那,不需要一長串的鋪陳,興許那女孩就只是來幫襯、捧人場的,她提七佰八分明是不讓人尋她。

「我換這七百八的」,我儍呀!八百的不換,換七百八的!我是這麼想的:如果她只是來幫襯的,手法大概不會神乎到看不出端倪,所以我挑她,可旁邊一群大男人臉上沒有一點異色。

她將七百八十塊人民幣先遞給了我,我好整以睱的清點、透光辨識。清楚了,將一百塊美金交給她,然後將人民幣放入皮夾。

出彩了!那女孩的手一收到百元美金後手一合、一展後,説:「這是十塊的呀!」手中真是一張十塊美金。手法嚴絲合縫,沒露一點破綻,這就是她武行的功夫,怕是她剛剛講七百八也是故意引我入彀的!

「可我身上沒有十塊錢的呀!」我這是實話,但是他們哪肯依,全上來幫腔,七嘴八舌的。

只好出 wild card、放大招了!「這樣好了,我們請那位公安同志來幫幫忙,看我身上有沒有十塊的,妳身上有沒有百元的」他們臉上開始猶豫了。雖然公安對他們換匯可以掙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公然擺在檯面上,他們肯定討不了好。公安是早相好的,愛玩麼,總要留後手的。

再加補一槍。我從皮夾中掏出了一個紙條:「這是那張百元美金的號碼,如果找到了百元鈔,可以對一對。」沒戲了,他們一哄而散。

花了廿塊人民幣竟是看了一個精細的把戲!廿塊人民幣小嗎?再過一年去看兵馬俑,不喜歡吃旅館中千篇一律的早餐,每日下樓去市場覓食,蒸小籠包一籠兩塊錢。花了十餐的錢長見識、學了個乖!

說來我終是一開始就犯了錯誤。以前老派的武俠小説都會說遇到僧道、婦人、小孩要特別小心,因為若不是有驚人的藝業,這些人斷不會出來行走江湖的。那女孩占了兩項我竟混然不省沒提防,是失智了!

圖:定陵前的廣場




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騙術奇譚 一

以前香港片多有講騙術的,像李翰祥就拍過《騙術奇譚》。騙術以前是個江湖專業,也講究個人專長和團隊分工,有師承,也分文武。看電影的橋段,見心思,也見人性貪慾。

 

改革開放後的大陸,初時還有這江湖一路的遺緒。九O年代初到北京訪友,要幫忙帶路的女孩在建國門外大街當時號稱六星級飯店大堂中彈琴,工作還沒做完,只得坐在大堂咖啡廳看書、聽琴、喝下午茶。

 

一會乏了,抬頭四周張望一下。下午時分,偌大的廳堂,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客人。當我眼線一接觸到另一位,他似乎會錯了意,用手指著自己,隨即就端著自己的果汁走過來湊一桌。我沒吭聲,反正是沙發組夠大,又是閒著。而且大飯店的廳堂,八成也鬧不出什麼么蛾子。

 

我打量了他一下,年紀大我一些,呢絨格子西裝,還有馬甲、帽子。在那時候的大陸,這樣的穿著花俏的太出格了!

 

他先張口:「你找我?」不等我回答,他又説了:「聊聊。你台灣來的?」在那年代,外面進去的人衣著不管怎麼低調,總是一眼就被認出,我聳聳肩。「等朋友?」,連交淺言深都談不上,我不置可否。「您做啥的?」來探底了,我回他:「教書的,也做物理硏究。」他套近乎:「我也做硏究。」

 

這下子我興趣來了,「什麼硏究?」。「我以前在 Trieste,現在發展抗老的藥品。」Trieste是義大利的大型硏究中心。我再追問:「你們自由基的氧化怎麼處理?」那時候老化的主流想法是自由基氧化造成的,現在有些不求上進的營養品還如是沿用。「我們是商業公司,不好説-我去過台灣呢!」他主動把話題轉了。「那你訪問過XXX沒?」,我講的是當時中硏院生醫所所長,當我負責系上演講時邀過他。「沒,我去髙雄探親」,他又拐了個彎。

 

我開始盤詰了,「你覺得 Margulis 的共生理論怎麼樣?」Lynn Margulis 是以前我硏究所學校裏的老師,她關於粒腺體源起的理論令人著迷-共生在真核生物的原核生物後來變成了專門供應宿主能量的機制,宛若葉綠素。Margulis 除了自己儕身前 50 大女科學家之列之外,她的前夫 Carl Sagan 更是美國一般路人認為最聰明的科學家。人與理論如此兩相顯赫,這一行的不好再推託不知了吧?他開始有點猶豫了:「我沒什麼意見」。

 

最後一擊,「那對 Watson Crick 你怎麼看呢?」這兩人是 DNA 雙螺旋的大宗師,若沒聽過,別説是唸生命科學、做硏究的,連唸科普都不及格。

 

這時他倒鎮靜起來了,反問:「我什麼時候露的餡?」好,兢兢業業,精益求精。該我俏皮了:「這個太難了,不教你。」我學小玄子對小桂子講的話。他倖倖的拿起桌上的帽子,起身跟我留話:「光棍只打九九,不打加一」,然後坐出租車離開。

 

這原是只能在小説見到江湖話,居然在生活中給真聽到了。我聽得,也意會得,但就是不依。找來大堂副理,警告說這人是騙子,別讓他再進來騙他們的顧客。

 

雖然被當成羊牯了,但這真是一頓愉快的下午茶。騙人也要有專業的,他有行頭,又肯下本錢-單那一杯果汁和出租車資,是當時當地一般人幾天的薪資了,遑論一天可能要換幾場。所謀者大!

 

察顏觀色、揣摩心思都只是入門功夫。他又選了專業錯位,避免碰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選擇了 Trieste 這機構當他的居停之地。一般留美、英的人多,會講英文的人多。講義大利話的?我還沒見過,所以不會接不上榫。

 

如果講他犯了什麼錯,是誤把我當有錢能投資藥品硏發的主-雖然上大飯店  喝杯茶的錢我還付得起-但這真的是太看得起我了!

 

與這樣敬業的對手交鋒,至少是愉悅心智的。現在的電話詐騙,全不用心思,若不是窮極無聊時,電話立馬給他斷了。懶成這樣子也想混飯吃?覺得世道式微了。

 

他講的那句「光棍只打九九,不打加一」,後來在一次處理官非時發揮了大用,但此是後話了,容後再稟。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衣冠


 

凡是有求於人的,首先要整治行頭。譬若戲子優伶為搏觀眾一粲,莫不錦衣麗服。 

初仼教職時,自覺翰苑清華,無求於人,上課、進辦公室穿的服飾,大多是T-shirt、短褲、運動鞋,待日燄稍歇後,便下球場馳騁。那段日子裏,除了「事少錢多離家近」中的錢多不甚相符外,一切就像那如意職四句金言中所述,連打球打到腳抽筋也是實景,所以服裝懶散、邋遢隨性自不在話下。

後來進了工商社會,開始受拘束。上有官長,外有股東、顧客、媒體等,得看場合著裝。只是西裝中的領帶著實拘束得緊,像管孫猴子的頭箍,所以襯衫喜著立領的。立領在英文中稱 mandarin collar,想是老祖宗早已如此著服。立領的衣服穿起來自有整齊嚴肅的意味,像小學制服卡其襯衫扣上風紀扣一般。立領的衣服對我還有一好,讓無脖熊看起來人不知其短。只是中東人士亦愛穿著立領襯衫,穿立領襯衫過美國海關時,難免遭受遷延跌宕之苦。 

又後來又肩負了募資路演的職務,説是金融相關業務,好似混跡華爾街般光鮮亮麗,其實只是沿門托缽的華麗轉身,反正想的都是從別人口袋裏掏錢的行當;數字有別,卑屈如一。打交道的對象儘是投資銀行家、基金管理人之類的。聽長者言:銀行家只借錢給比他們更有錢的人,所以接了工作後首要是置辦衣冠行頭。 

男裝的變化實在是乏善可陳。除了衣料外,不外是在衣領的寛窄、扣子的數目、褲襠的摺縫、褲腳的翻捲平直等這些細微處輪流復古。我挑了最正式場合也穿得的淨黑色,這樣的服裝,除了衣領缺了亮面外,在需要配戴領結的場合也儘可朦混過關。第一套做完後剛好看到一部電影,其中有位華爾街老手教一位菜鳥穿著,說西裝、領帶、皮帶、皮鞋各要多少多少錢才算上相。乖乖!我那一套全是兩倍價以上。從此在 Madison Avenue上自覺行路有風。 

像片中的舊西裝正是那一陣子整治的。裁縫師傅的手工何處見得?功夫熊貓的身材居然也可以穿出腰身來! 

但是那相片其實我更想提的是背後那隻薛汀格的貓,我一個被物理擔誤的藝術家學生畫的。那天謹飭儀容全為了講它。生耶?死耶?立而望之,偏何其隱現迷踪!又回到做學問的日子,也有些年紀了,自覺見官一般大,西裝已無用武之地,只好找機會拿出來晾晾。 

台灣地方仕紳政治的落日餘暉

這幾天梅雨復來,彰化縣許多鄉鎮如芬園、員林街道豪雨成澤,受災了。故鄉在彰化南端近海,一樣是雨露均沾,卻是安然如故。沒記錯的話,半世紀沒聽過水災了。

 

可以前不是這樣的。我是經歷過八七水災的,每次即使是小風小雨,積水少則三、五十公分,多則要將榻榻米翻至於桌上。所以童年的雨天印象,多是與弟妹趴在窗外木台上放流蚱蜢舟,一仼沿階前雨滴敲打到黃昏。

 

然後新鎮長上仼了。那時地方的鄉鎮長、縣市議員多還是地方仕紳,新的鎮長是留日的齒科。

 

地方上的水系原來是濁水溪的支流。溪曰無名,與濁水溪大致平行,各自歸流入海。平時溪水潺潺,談不上水利。雨急時要分擔濁水溪承自中央山脈山區的湍急水流;若逢朔望海水倒灌,自是溢流一片汪洋了。

 

鎮長在郊外另闢水道,上接日據時代灌溉甘蔗田的水利大排,經過稻田農地後繞過鎮區入海。新溪完成後,半世紀再無水患。這樣利百代的地方建設,只能想像發生在地方由仕紳領政的時代。

 

他之前,還有兩位鎮長是留日的地方仕紳。他之後,菁英人物就在地方政壇慢慢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