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長假只做一件事,讀量子計算的書。
這年紀要從頭再學一樣新學科很難的。雖説程式寫得、量子力學教得,但是兩樣東西湊在一起挺折磨人的,而有一部份原因是年紀,往往卡在一個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點而無從自拔。想起以前吳大猷老師教理論物理時,有時會卡在用級數展開法解二階微分方程時,偶而會卡在指數重編 (reshuffle index) 這簡單的過程。當時身當班代,有責仼把掛在黑板的老師救下來。現在更多的體會是歲月作用的同理心。
量子演算法還沒有程式語言,連傳統電腦最初的彙編語言 (assembly language) 都沒有,全都是靠線(wire)和閘閥 (gate)的抽象符號運作。這個還不難懂,難的是量子現象往往是反直覺的,要想明白往往要在一個點淹留甚久。難怪美國的量子信息科學法案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ct) 要將量子科學移往中、小學,從小學的才會變成本能。
我鼓勵學生和博士後開始學習,我也預期在他們的學術生涯之中,量子計算終將變成主要工具。鼓勵學生學,自己也得投入。只是這學術的末日餘暉,也許只能照亮自己了。
有興趣挑戰自己、走到科技前沿的,上 IBM Q 網站(https://www.research.ibm.com/ibm-q/)瞧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