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台灣量子資訊技術需要由上而下的立即作為


據說有一年潘健偉在長城上示範量子傳輸給胡錦濤看。胡錦濤是學理工的,看了以後信了,就拍板定案。2016年大陸發射了量子衛星,這是遠距量子通訊的先驅;2017年又在合肥花 100 億美元蓋量子計算中心。潘健偉入選2017年《Nature》的十大科學人物,有人稱他是中國的 量子之父

量子計算的威力自不待言,有一項卻是有破壞力的。現在全世界的通訊、金融安全體系全部依賴公鑰系統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它的安全性來自於大數質因數分解的難度。但是量子計算專擅項目之一就是質因數分解,所以量子計算機商轉之日就是 PKI 崩解之日,這也是為什麼前一陣子比特幣的安全性問題被炒作得沸沸揚揭的原因。幸好量子傳輸是終極安全機制,沒辦法破解的。

加拿大有一家量子計算機公司叫 D-Wave,猜它的客戶有誰?NASALos Alamos Lab. Lockheed Martin。如果不認為量子計算具有軍事意義,邏輯想必異於常人。做為後發國,大陸先做量子傳輸,那是防禦性措施,然後也開動量子計算中心。至於商業應用,GoogleIBM 也早已跳進來。

Wiki 有個詞條是世界各國的量子計算中心,族繁不及備載,獨缺台灣。台灣半導體、筆電、伺服器都與量子計算和量子傳輸息息相關,優勢可能在一夕間翻轉。看到整個台灣一片靜悄悄的,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