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松雪風流在 誰識帝子何

這是近人侯吉諒在《歷史月刊》講文人畫兼談趙孟頫文章用的標題,二十幾年前看到喜歡它,居然記誦至今。趙孟頫號松雪道人、宋朝宗室,故以為句。

如果說歷史上有藝文的全才,我認為有兩個人當得:一個是蘇軾,一個是趙孟頫。蘇軾的詩、詞、文自不待言,書法列宋四大家之首,有號稱「天下行書第三」的《寒食帖》;畫開湖州畫派之先。因為蘇軾的詩、詞、文是可以背誦、可以唸的,流傳較廣,在名頭上占了便宜。《寒食帖》現收在台北故宮,但是書畫怕光、怕溼度變化,真跡難見,所以每次出國總要到在機場航廈的故宮藝品店踅一下,看《寒食帖》仿製品過乾癮。不過蘇軾的行書結體短肥,還不是我最中意的。

趙孟頫的詩、書、畫、印、音律都擅長。他的詩不錯,但留世的數量就幾十首;喜好印的人不多,看西湖景點西泠印社人何寥落就知道了;音律要有譜傳世才有聲響。所以趙孟頫的才氣只能向書畫中尋覓,幸好他的書畫手跡還真不少。他的畫開文人畫的先河,我覺得他畫的造詣還在黃公望之上,只是明、清文人老糾纏在他宋帝室之後而仕元,不肯給他應得的地位,就像鍾嶸的《詩品》只肯將曹操詩置諸下品一般。故宮有他的《鵲華秋色圖》,機場航廈的故宮藝品店以前經常將這幅立軸仿畫推在門外招徠客人,大概是最吸睛的作品。他可以講的事太多,我只想說對他書法的一個印象。

趙孟頫的楷、小楷、行書皆精。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楷書列入顏、柳、歐、趙四大家,造詣顯然在蘇軾之上。

喜歡、討厭趙孟頫字的人都大有人在。王世貞在《弇山堂筆記》中稱他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複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明人講話口氣總是這等誇張,好似趙孟頫是《西遊記》中的立地貨、地理鬼似的。講他壞話的就更多了,明朝書畫大家董其昌就說趙孟頫的字有媚態,說他自己十幾歲習字時已超越了趙孟頫;傅青主說趙、董二人的字都俗。不過這二人老來都認錯了,覺得趙孟頫的字不可企及。

小時候習字的法帖總是從顏、柳開始,很是奇怪,當時就覺得《膽巴碑》比《玄秘塔》、多寶塔》好看多了。現在知道原因了,書家怕人先習趙體容易失之柔媚,所以要上先臨柳、歐練骨架。關於趙體的這個特性,網路上引的評論說「其書風遒媚、秀逸」,我覺得這是比較得體的說法,雖然用文字來形容書法終究還是隔了一層。但這不是我全部的看法。


我贊同趙孟頫的「書畫同源」的理論。趙孟頫的論畫詩說:「石如飛白樹如籀,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悟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這詩只是說技法同源。有人把它擴充到以書法的蘊藉成就文人畫的胸中丘壑。我的看法是反向的:趙孟頫的字有圖畫的意思。用文字來形容書法的體態好像用語言來講述菜餚的滋味,講不清的。自己看《膽巴碑》中如何覓得《歲寒三友》的遒媚秀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