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老酸我,說我寫飲食文章只得「說的一口好菜」。可我寫飲食文章,總會寫寫怎麼做。與坊間的寫美食文章相較,總算是「吃過豬肉」與「看過豬走路」都占全了。寫滋味時,不會寫像肥而不膩、Q的彈牙這種老掉牙的陳腔。味覺與距離遠著呢!中間很難翻譯的。何況真沒上過檯盤,寫出來的見識就是如此一般。
翻了翻以前的飲食文章,寫的多是傳統台菜,心情上有點怕從此失傳的感覺。這些菜全是從母親的小曾祖母傳下來的。既言小,就是收房的。原來是母親曾祖母的陪嫁丫鬟,可是因為菜餚做的精絕,外高曾祖捨不得放,就留下來了。母親家裏是地方大姓,娶婦對象往北只能找鹿港、往南只能找西螺的門庭。外高曾祖母是鹿港來的,是以菜色多是鹿港菜。外祖父早年經商,往返於台中、台北、東京、上海四地,在外的飲食宴客機會多。像以前台北的江山樓、台中的百花樓自是不在話下,在台北的中山堂圓環周邊,還有室內五百帖塌塌米大、自己的招待所。但外祖父一輩子中覺得烹調之精,仍以小外高僧祖母為冠。這不是孝道,是實心話。
算一算小外高僧祖母是十九世紀的人,跨三世紀的事了。所以寫這些菜,越發有急迫感。不過以前寫台菜《五柳居》,發現是福建移民帶過來的,至今仍列在福建百大菜式之中。而這道福建菜,又是從浙江傳來,就是西湖醋魚。遠溯可至宋高宗南渡,飯館《五柳居》就築在西湖岸,取名是依柳宗元的《五柳先生傳》。這家自南宋一直傳下來的飯館,一直到太平天國時,因地近旗營於咸豐年間才毀於兵燹,熟悉高陽小說《胡雪嚴》講浙江巡撫王有齡殉杭州城的那一段,就是此時。但是菜既入生活,也入人心,就不會毀於一朝一代的更換。
年節快到了,再提個老年菜,傳子孫吧!
網紗雞與燻雞
http://smallintelligentsia.blogspot.tw/2015/01/blog-post_1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