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甲骨文的故事


這本書當初在博客來看到是因為作者之一董作賓是「甲骨四堂」之一。甲骨四堂之於甲骨文猶如玉茗堂四夢之於崑曲,都是登峰造極的代表。以一學問的大家甘於寫入門的書,想來就可佩。因為好奇,就隨手買了。

買了之後才知道這書是其三子董敏寫的,書中附有董作賓的手稿。雖然涉獵甲骨文已有一陣子了,但於此輕薄小書仍有所得。

一是甲骨文的書法。董作賓是主持前幾次小屯開挖的領導人物,許多甲骨在出土後由董作賓親自臨摹,因此練就了董作賓甲骨文的書法。以前唸書總說蒙恬發明筆、蔡倫造紙。不是的,商人就有筆。筆字的甲骨從聿,上半部是手形,一般是一肢三指。豎的是筆管,下面的橫劃是筆毛,所以商代就有筆了。另外還談了甲骨文的篆刻。像片中所見的甲骨文字劃其實都是雙鉤。先刻直斜豎,再刻橫豎。寫直豎時先將骨版倒翻,先刻直劃左邊,由上到下,刀觸較直。然後再翻正骨版,刻劃直豎的另一側,刀觸較斜,易於將骨屑剔出。斜、橫豎方法亦同。刻寫完畢後,此時毛筆派上用場了。重要的字、辭塗朱,否則塗墨。顏料也與近代相似。

另外還學了幾個有趣的字。像丟棄的棄字原來是棄嬰之義。上面的部份是個子字的倒寫。與現在教育部改正過的育是同樣的來源。棄字的中央部份是竹簍形,裝棄嬰之用。下部原來是雙手托簍之形,後來在漢字合理化的過程被訛寫成木字。與棄相關的字還有糞字。米字原來是一邊是掃帚,一邊是垃圾,就胡湊成米字。中間田字仍是竹簍之形,而底下的共字是雙手合托之形,這是比較正堂的漢字正常化。而糞字的原義就是清理廢棄物。


雖是幼稚園級的入門書,但基本資料算是齊全。從甲骨文的發現、史語所十五次的開挖、甲骨四堂及以後各領風騷的學者及重要著作,乃至於幾個不太費解的甲骨文字,一應俱全。有朋友有興趣探所甲骨文,建議從陳夢家的殷虛卜辭綜述》入手。我有一比,好似談登山一開始就要先攻珠穆朗瑪峰。那麼厚重的冊子,也許讀了幾頁就壞了興子。不如讀這三兩天可以讀完的小書,如果真感興趣了,再下工夫也不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