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名制是指商王世系以天干命名,知名的如遷都於殷的盤庚,或者是號稱中興的武丁,名字中都帶有天干。相對於日名的是辰名,是以地支來命名。殷商以前曾經用過辰名。禹字訓蟲,即蛇,而蛇之初文為象形,即巳。而殷人子姓,亦以辰名為姓。
昭穆制在中國的宗法中有重要的地位,在祠堂中,通常講左昭右穆,或者東昭西穆(祠堂坐北朝南)。祖孫同昭穆而父子不同昭穆。
女生曰姓。姓原來是母系的代號,上古的姓多有女字旁。夏姓姒,周姓姬,與姬常婚配的是姜。另有有虞舜的媯、金天少昊的嬴等。氏則來自於父系。後來姓氏逐漸不分。
日名制、昭穆制、姓氏制度講來是三件事,但要能通盤的理解必須暸解殷商是從母系社會逐漸轉向父系社會的時期。而我們對三者的誤解與混淆則來自於用周以後以父系社會的宗法制度來推斷殷商史。
殷商以父系為族,而族內以母系分宗。是從母系社會母族母宗過渡到父系社會父系父宗的中間階段。殷以子姓為貴族,行族內婚。族內分宗,通常同宗不婚,而子從母宗。在族內各宗的群婚中,普納路亞婚級制 (Punalua) [2] 提供了兩個通婚族群的輩分層級。甲宗與乙宗互婚,夫為昭,妻需為穆,反之亦然。而子從母,子亦為穆,故父子不同昭穆,這也解釋了日名制的來源,子從母。以前讀張光直《青銅器時代》,張光直說殷王族內行交表婚,不怎麼服氣。現在看來,雖不中亦不遠矣。
讀殷商史有曙光漸露的樂趣。以前對於殷商,感覺是介於神話與文字史中間的傳說。對於《史記》殷本紀中的殷王世系,以前的讀書人大概是以姑妄聽之的態度相對待。司馬遷如何探知僅有吉光片羽記載的一千四百年前的故事?甲骨文的出土以及王國維的考定,發現《史記》中殷本紀的殷王世系,只錯落了二三個。司馬遷的史證令人敬佩,而殷商也逐漸從傳說轉為信史。
Referenc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