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同榮今晨驟逝,享壽 78 歲。他的經歷中有一項是台大學生代表聯合會主席 (簡稱代聯會,1988後由於以普選方式產生,改為學生會)。他是在大三那年當選。據他自己說,由於他不是國民黨員,任內備受阻撓,因此產生了反對國民黨的念頭。依他的歲數計算,如果他的升學歷程如今日學生一般,應該就是在民國 43、44 年那一帶當的。他的感受應該反應了那一代的環境及心理。
在編輯校刊時,有幸曾經訪問最早的、也是碩果僅存的代聯會主席—第二屆的代聯會主席。他說他怎麼當上的,第一屆主席被槍斃了,只好改選。當時憲兵司令部、台北市憲兵總隊分居校園左右,過牆就能進來抓人,一直到保釣時期還是如此。第二屆的選舉,他當選副主席。可主席沒多久也被抓去槍斃了,他就莫名其妙的就任主席了。他在任的時候,恰好胡適抵台。由於胡適在 49年後並沒有到台灣「共赴國難」,而是先到美國滯留。韓戰爆發後,台灣的局面變的比較穩定,胡適才赴台,有些人對此非常不滿。據他說,是蔣經國底下的系統要代聯會聯合其他學校學生團體去機場表達不歡迎的意思。由於胡適是 1954 年抵台而他正主代聯會,蔡同榮的任期應該就是稍後於他。
這次訪問是在七O年代中。這位大學長後來往商業界發展,跟政治不沾邊。可是跟我談這些往事時,要先摒去左右,還跟我頻頻交代那些能寫,那些不能碰。可見即使當年肅殺的氣氛對他的一生產生多大的影響。其實人的意識型態就是由這些親身經歷的事件所塑造的,我相信蔡同榮也是。
由於代聯會於學生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當時的國民黨對其十分重視,從學生黨部中推出人選,一直掌握著這些位置。這個情況要到當時的黨外林若雩出現後才有所改變。
代聯會的幹部後來從政的也不少。羅文嘉就是改制後的第一屆學生會會長。現任台北市副市長的丁庭宇也曾任代聯會主席。而馬英九也曾任代聯會秘書長,當時的主席,如果沒記錯的話,好像是胡定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