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驟聞柴契爾的死訊,正在讀熊召政的《萬曆首輔張居正》,心中頗有感觸。
這兩個人主政大概都在十年左右,下台時都有些淒惶,最主要的貢獻都是在財政。
張居正剛上台時,戶部窮的連京官廿萬兩的餉銀都關不出來,發胡椒、蘇木 (可以當染料) 充餉。但是隨後對子粒田 (皇帝賞賜田地) 的課稅、田賦的重丈量登記、稅務機關的改造,讓整個國家的財政煥然一新。張辭世下台時,戶部盈餘已過千萬兩。這使明朝的國祚又延了一甲子。
柴契爾在社會福利的改革、企業自由化、國營企業的放造,也讓英國在沈淪的過程之中反轉。90 年代初期我訪問格拉斯哥、愛丁堡,看到市中心的商店大都關門,門上張貼著 "for let" (英文中 for lease 的意思)。我問導遊怎麼一回事,導遊說格拉斯哥原有 15 家造船廠,現在只剩兩家,一家是瑞典的,一家是國營的。而人口從最高峰時的 150 萬驟降到 75 萬。導遊還用英國式的幽默說:「哦!以前有 2/3 出租,現在只剩下 1/2,很不錯了。」其實這時候就是柴契爾的政策已經開始見效的時候。
張居正和柴契爾都面臨財務重分配的問題。張居正挑戰的是親貴豪強,所幸的是他有太后和小皇帝的支持,權力的基礎穩固;柴契爾較難,削減社會福利,譬如停止小學生的牛奶供應,挑戰的一般老百姓,也就是跟自己的選票過不去,這應該也是她最後倉皇辭廟的原因。別看這小小一杯牛奶,至今英國人仍忿忿不平。前一陣一個英國小女生在其臉書上貼了台灣小學的營養午餐照,強烈的對比成為國際新聞。但也是柴契爾的決定和措施,沒讓英國捲入、陷入現在延宕數年的歐債危機。
附帶一提,這套書真的好看。這是高陽停筆之後,稍可療飢之作。尤其是其中有許多小曲的辭,在其它地方完全沒見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