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時時飽受北美蔬果、葉菜匱乏之苦,台灣的葉菜、水果和出版業一直都是驅策我回國的主要動力。最近有一位研究所時的同學來台訪問,在餐廳點菜提起 potato、carrot,我跟他說:「That is no vegetable to me.」餐後的水果有芭樂。他來自南美哥倫比亞,他說 guava 他只在他故鄉和台灣見過,而台灣的品種好多了。其實芭樂和釋迦都原生南美,都是從南美過大西洋至歐洲,又過印度洋到東南亞,再輾轉至台灣落戶。小時候的芭樂猶硬澀難以下嚥,且只在夏季產出,現在全改頭換面了。台東的釋迦產量已佔全世界 70%。
也招待過來自北歐的客戶,在一家素食連鎖店裏點商業套餐。客戶連現榨果汁都極為珍視,喝到最後一滴,原先以為這只是歐洲人的世故。他說這些東西他只看過罐裝的樣子,新鮮的蔬果在北歐是極奢侈的享受。
台灣過去的成長搭上半導體摩爾定律的便車,一路水漲船高。現在半導體製程的臨界尺度 (10 nm) 只有數百個原分子的大小,矽原子的原子、共價 (covalent) 半徑都只是 0.111 nm。雖然現在的科技已能操縱單一原分子,但那不是傳統凝態物理「物質」的概念,摩爾定律也不一定能如過去那樣每年如法炮製、榨出經濟價值來。而且一個新製程的推進如果要花十年,那就不是高科技了。
也許我們應該回頭想一想我們真正富饒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