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狐諧

 高陽在寫他紅樓系列的小說中談到笑話的等級,最高級的莫若「隂噱」。就是初聽時也不一定會笑,過了幾天後意會過來,即使一人自處也不由得的笑個不停,而且每次想起每次就笑。若自己要講述,怕是還沒開口就先自己爆笑出來。

 

《聊齋》中的《狐諧》允為隂噱。二月河寫清初三帝時還借了陳所見、陳所言的段子。是否真的如是,不妨點開連結,一讀為快。相較於此,《笑林廣記》就只有幾篇庶幾近之。至於抖音的段子麼,唉,怎的連對岸也開始去中了呢?要不文字的樂趣怎麼如此貧瘠?

 

我許一願:望吃人豆腐時能如狐娘子一樣俳謔人,還能一座賓服。臉友注意了!

 

http://www.sidneyluo.net/e/e6/144.htm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書籤

在剛開始出國兩三年後,就給自己定了個規矩:除了食品和和送人的禮物外,東西一概不買,特別是到此一遊的紀念品,圖中的書籤是嚴重的違例。

 

書籤上的字 Westminster Abby 毋庸贅述,就是耳熟能詳的西敏寺;The nave 是中殿,從教堂入口一直到 transept (教堂的耳堂) 中間的區域。有一次環球募資路演終站至倫敦,假日得閒,遂生了讀書人到北京不能不訪琉璃廠相同的感慨,於是踅到西敏寺。銅臭之旅終於花香,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書籤的材質是皮革,圖案和字是燙金上去的。讓我放在背包中入書折騰了近20年,看起來依舊金碧輝煌,連一丁點的金箔片都沒缺,書籤尾的流蘇兀自平整。

 

英國雖然日不落國的餘暉褪盡,書香猶存。英國現在仍是世界的出版大國,每百萬人口每年出版的新書品項仍高居世界第一位(臺灣也不差,僅次於英國和荷蘭)。學術領域中的 Cambridge Oxford 出版的 monograph,仍是學界中人夢昧以求的殊榮—by invitation only

 

與書相關的文具,自然也次不到那裡去。這也是為什麼我為了一枚小小書籤破了購物戒律的原因。看完書、闔頁前,放入書籤,留下懸念以待來日。

 

The nave 走到盡頭、聖壇未及,向右轉便是 the poets’ corner。那時霍金尚健在,念物理的人應該去憑弔牛頓、拉塞福等諸先賢,我卻流連在詩人角落,只能說是附庸風雅。濟慈、拜倫之下,珍奧斯汀向右上斜睨的是莎士比亞,雖然我連他一本正本經的原著也沒讀過。讀中文譯本或現代的英文版莎劇,好像是讀東方少年版的古典章回小說,算不得數的。但真要讀兩百多年前的古英文,要下如讀甲骨文的功夫了。

 

真正讀過幾本著作的如王爾德,經常驚豔於他的機智與詼諧,可他還只能擠在彩色鑲嵌玻璃的小角落。一頁數十個生字、一個句子迴繞幾十行的珍奧斯汀只能待在牆基角。唉!濟濟多士。

 

春雨芳菲,待在家中玩弄纖細小物,也是度有涯之生的一途。王國維說「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沉緬經年舊物,也能攝人魂魄吧!走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