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陸書籍才開放進台灣時,喜歡上博客來買法帖,一本才四、五十塊,買得愉快極了。常常閒躺著翻看法帖,右手食指還臨驀如指揮筆墨;有時在書桌上正襟危坐,硬筆臨帖。驀想退休以後「老去詩篇渾漫與」的生活有書法一章,然而久備的筆墨硯紙終是未用。
附圖是父親在七十歲出頭寫《長恨歌》、《琵琶行》的中小楷,那時筆力已不如從前遒勁,但是字型架構秀麗猶在。感覺父親的字是趙孟頫一路的-父親也畫畫,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秀麗是在書畫中相互發明的。其實父親的行楷寫得比正楷要好,連硬筆書也是。平常文件的簽名也輕易不肯落筆,總是好整以暇的寫將,彷彿在成就行氣。雖然不能跟以前的書家比,但是對於毛筆不入生活的現代人,這樣閒餘偶得練就的字,也算是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