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不錯的科普片,內容也夠新穎。古人類學的發展因為基因圖譜定序的技術發展迅速,知識很容易過時的。
這部片子對我比較新的知識是 63,000 年前亞洲 (寮國) 已有現代人居住。現在分居世界各地的現代人大多是六萬年前 “Out of Africa” 的後代。但是 “Out
of Africa” 其實有兩波,一波是六萬年前,一波是十萬年前。看到
63,000 這個數字,心中立即浮現的的圖像就是 “這是第一波!”,影片中接著也如此推測。現代人到亞洲的時間,又大幅的往前推進幾萬年。
影片接著自然要問這骨頭是 “什麼人” ?自從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圖譜定序後,發現現代人身上有 1%~4% 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現在發現新的化石之後,這是一個必問的問題。尤其 63,000 年與上次基因圖譜定序的期間 55,000 年並不是差距太遠。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化石殘留有足夠未分解的基因來分析。
所以影片話鋒一轉,講到 Denisovan [2],一截在阿爾泰山發現的現代人女童指骨,大概是
41,000年前的。這是由中國女科學家傅巧妹分析出的基因圖譜序列,這截指骨的粒線體 DNA 的生物時鐘發現 Denisovan比尼安德塔人與現代人分支的時間五十萬年前早上一倍,是一百萬年前。由於粒線體 DNA 只來自與母系,所以這女童可能是現代人與另一古老人種的混血,譬如說是直立人 (Homo Erectus) [3],一種居住與亞洲大陸的古人類,譬如藍田人或元謀人 (這兩種直立人的年代近兩百萬年前最近修正為五六十萬年了)。
另外這個影片對我來說也有一個新知識,人類的遷徙不一定是沿海岸線,沿河川也是一個可能。這點倒是容易接受,畢竟東非大峽谷並不是在海邊,發展出的生活技能不一定沿海遷徙最容易。
所以現在的人類起緣的圖像是這樣的:古人類有多次的出走非洲,而在各地各自發展出新的亞種。現代人則有兩次的出走非洲潮,這些現代人到達新居地後與已生存於當地的古人類混血,取得對當地氣候的適應性及疾病的免疫力。現代人是多次遷移、多次混血的結果。
底下這個圖 [6] 取自 Homo-Stammbaum, Version Stringer.jpg: Chris Stringer derivative work:
Conquistador [CC BY-SA 3.0 d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de/deed.en)], via Wikimedia Commons。看一看你認識多少老祖宗?如果不認得的話,古人類學的知識要更新了。
介紹一本好書《尼安德塔人》 [7],作者是 Svante Paabo,古人類基因圖譜定序的大師。影片的後半段都在講他的工作。
References: